巴中市恩阳区探索农村宴席监管新模式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9/28

在农村,每逢婚丧嫁娶、祝寿、新居落成等活动,老百姓都有自办宴席宴请亲朋好友的习俗。但在宴席办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加工环境条件较差、原料进货渠道复杂等问题,食品安全隐患较为突出。在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如何对农村自办宴席实施有效监管。对此,巴中市恩阳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农村自办宴席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打通了服务群众食品安全“最后一公里”。

加强组织保障,构建三级体系。恩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专题研究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监管体系建设,将监管“触手”延伸到基层。成立了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建立25个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所,并拿出54个编制为每个乡镇配备2~3名专职人员;在全区437个村(社区)聘请437名懂食药安全、有监管能力的协管员。建立专项经费保障,将财力保障落实到基层。按照每个乡镇(街道)监管所预算4万元监管工作经费、协管员每人每年600元补助,确保了三级监管体系的经费保障。进一步完善了区、乡、村三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真正将食品药品监管的“桥头堡”建立到农村,充分发挥了村(社区)协管员“千里眼”和“顺风耳”作用,及时掌握传递食品安全信息,把监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该局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进农村”活动,播放“村村响”食品知识,恩阳区积极推行将农村自办宴席集中到村活动中心举办,防范餐饮具及冷藏冷冻设备不达标,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并且适时开展文字图片宣传教育活动,从而改变农村群众传统饮食习俗。以“12331”、“食品安全宣传周”、“七进”等活动为载体,采取发放宣传手册、假冒伪劣食品药品鉴别现场咨询、“村村响”广播等方式,共发放食品安全宣传资料7万余份、共组织开展大型食品安全宣传活动12场次,制发送短信25000余条,播放“村村响”食品安全知识12期,进一步增强了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建立农村厨师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该局对从事农村宴席操办的厨师,由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食品药品监管所负责进行登记备案,建立信用档案。及时督促农村厨师参加年度健康体检,并委托专业培训机构对全区513名农村厨师开展职业技能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必须取得培训合格证、初级厨师证和健康证后方能上岗从业,严禁跨区域跨乡镇加工制作宴席。

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农村宴席食品安全。严格执行农村自办宴席实行申报和备案管理,认真落实“双报告”、“两表两承诺”制度,农村宴席举办者(事主)准备举办农村宴席时,必须提前2天向所在村的协管员报告,50人以下的由村(社区)协管员负责现场指导,50人以上的由协管员报告给乡镇监管所,由乡镇监管站负责现场监管指导,并由乡镇监管站工作人员或(社区)协管员填写《恩阳区农村自办宴席现场检查指导表》、同时由农村宴席举办者(事主)到乡镇监管所填写《恩阳区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承诺书》,农村宴席承办者(农村厨师)接到农村宴席举办者(事主)邀请后,必须到乡镇监管所报告,并填写《恩阳区农村自办宴席菜谱申报表》、《恩阳区农村厨师承办宴席食品安全承诺书》经审查通过后方可办理,否则,一律视为违规滥办酒宴,将予以制止和严肃查处。

切实做好严把三道关口、坚持四项制度。农村宴席承办者(农村厨师)及农村宴席举办者(事主)不得采购使用与《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严把加工关。不得加工使用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有毒有害、病死毒死禽畜及鱼类和容易引发食物中毒(凉菜)的食品,不得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严把出菜关。厨师在使用器皿盛菜时,无关人员(不是厨师和服务员)不能进入厨房重地,加工好的食物妥善保存,严防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坚持申报承诺制度。农村宴席举办者(事主)、农村宴席承办者(农村厨师)在举办和承办时,必须作出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诺;坚持健康制度。宴席承办者(服务员)必须持健康证明,具备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坚持清洁消毒制度。必须对宴席加工场地及其周边进行清洁消毒,将采购的食品及原料应分类存放在清洁、干燥、通风的场所;坚持留样制度。对加工后的每种菜品应放在冷藏条件下进行留样,每个品种留样不少于100克,留样必须保存48小时以上。

恩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充分发挥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的作用,网格化监管,将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常态下的食品安全工作。

(作者系巴中市恩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