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政同责共治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作者: 曾超群 发布时间:2016/9/12

2015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中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食品安全是党政同责的政治任务。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国家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这深刻揭示了食品安全工作既是专业技术工作,更是群众工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既是政府之责,更是党委之责。近年来,长沙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四有两责”,通过高位协调抓落实、综合治理强监管、宣传引导促共治,努力走出了一条“党政合力齐抓、全域无缝监管、群众主动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新路,有效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注重高位协调抓落实

实现“政府主导”向“党政齐抓”转变

习总书记指出,确保食品安全,要坚持党政同责、标本兼治,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和制度。长沙县积极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切实强化党委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高位协调压实责任,建立健全了党政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一是强化组织责任。在2011年成立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主任的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基础上,2015年长沙县委、县政府又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县委办主任任副组长、县纪委(监察局)、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等单位为成员的专项督查领导小组,专项督查领导小组具体领导专项督查工作,向县委负责并报告工作。今年,县委建立月工作和周工作调度制度时,又将食品安全作为县委主抓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月(周)工作调度内容,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组织定期研究调度、推进落实。同时,将食品安全纳入全县“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提出了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工作目标,下发了具体实施方案及责任分解表,明确规定镇(街道)和县直部门党政“一把手”主抓食品安全工作,对辖区内食品安全负总责,亲自过问,亲自督办,并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和承诺书,将监管责任落到了基层、延伸到了村组,在全县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责任体系。

二是强化专项督查。县委、县政府在专项督查领导小组下面,专门设立了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督查组,督查组成员从科局党委(党组)书记岗位退下来且德高望重、仗义执言的在岗正科级干部担任,直接对县委专项督查领导小组负责,实现督查组高位统筹协调,督促抓落实的综合督查模式。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督查组按照“发现问题、找准症结、拿出对策”的工作思路,分别负责督查4~5个镇(街道)和1~2个县直职能科局,既督查辖区内的食品安全隐患和案件,又督查镇街和县直相关科局履职情况,运用“一交办、二督办、三问责”的三步工作法,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突破传统模式,不打招呼,自带干粮,直接深入一线,获得第一手情况,发现问题,如实通报,责令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采取大会点名、督办约谈、书面呈报县委、县政府建议予以行政问责等方式,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全部得到查处整改,真正做到对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实行同步监督。

三是强化考核问责。县委将食品安全纳入对领导干部和班子的绩效考核,县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对镇街和县直监管部门绩效考核且权重达到3%。每年年底,各食品安全督查组都要会同县纠风办、县监察局等单位,对县公安局、农业局、卫生局、教育局、市监局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履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考核,重点考核各单位是否公开公平公正、是否依法廉洁高效,工作中是否存在徇私枉法、玩忽职守等失职渎职行为,并将评议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制定出台了《长沙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将食品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负面舆论事件纳入“负面清单”进行单独考核,扣分不设上限。在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工作中,对存在严重失职、渎职的相关单位及人员,由县食安办会同县监察局向县政府提出行政责任追究书面建议,及时启动问责程序。

注重综合治理强监管

实现“重点监管”向“全域监管”转变

长沙县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中,全力落实最严监管制度,坚持既治标更治本,既抓重点领域更抓薄弱环节,既抓过程更抓源头,严把每道防线,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一是全面推行网格化监管。长沙县在切实发挥食安委统一领导、综合协调、专项督查作用,有力促进部门、镇(街道)监管责任落实的基础上,按照精简、统一、高效原则,建立完善了县、街道(镇)、村(社区)三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在县级层面,务实推进食品药品体制改革,整合机构,理顺体制,组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核定编制272人,目前在岗人员232人,确保有机构牵头负责、有力量监管;同时,进一步创新举措,将县域划成10个大网格,设立了10个市场监管所,分区包干负责监管。在镇(街道)层面,18个镇(街道)全部成立了食品安全办公室,同步设置农产品质量监管站,配备了恒温箱、农残检测仪、冷藏箱等快速检测设备,有专职人员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在村(社区)一级,深入推行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每个村(社区)都有食品安全协管员,切实发挥网格管理全覆盖优势,实现监督管理“零盲区”。

二是全力实施无缝化监管。积极理顺内部运作机制,确保衔接无漏洞、管理无空白,构建了产、供、消专业化综合市场监管体系。在生产领域深入开展“源头治理”行动。粮食、水果、蔬菜从田间地头抓起,肉、蛋、奶、水产品从种苗饲料抓起,食品生产加工从添加剂和生产环境抓起,切断有害物质进入餐桌的链条。按照“政府补贴、企业运作、保险联动、部门监管、举报重奖”的运行模式,在全省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首个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杜绝了病死动物非法加工后流入消费市场。在流通领域深入开展“市场规范”行动。严把食品经营市场准入关,对新申请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全部实行实地核查制度,全县合法固定门店的食品经营户持证经营率达100%。投资1500万元在全省率先组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同时,在镇(街道)、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布局了36个快速检测室,全县形成了一个以综合检测中心为核心、以快速检测室为辅助的食品安全监测网络。采取驻场、巡查、抽查等方式,全面加强了对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水渡河肉品批发市场、城区农贸市场等农产品市场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对豆制品、米粉、肉三大主食实行了全方位管控,县域三大主食正规销售点基本实现全覆盖,学校、机关食堂全部使用正规放心产品。在消费领域深入开展“明厨亮灶”行动。在建立健全餐厨废弃物种类、数量和去向台账登记制度,完善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对所有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原则,推进“透明厨房”“视频厨房”等“阳光厨房”建设,将厨房的卫生条件、原料使用、操作过程公开展现,让消费者多一份看得见的放心。同时,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校“视频厨房”改造工程,严把采购关、储存关、加工关、消毒关,同时实行校长、老师陪餐制,保障学生用餐安全;创造性推行建设工地没有卫生达标的食堂不开工的做法,确保农民工用餐安全;在全国首创农村办酒“公司化”,目前全县成立28家服务公司,有效杜绝了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三是始终坚持常态化监管。建立健全了风险排查清单,问题隐患台账,及时制定风险和隐患整治计划,及时将食品生产经营新业态纳入监管范围,实行跟踪督促制度,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见效一个。坚持重典治乱与综合治理、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将各类专项整治整合成为春、夏、秋、冬四季攻势,分季度稳步开展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春节流通环节、学校及校园周边、农贸市场等10余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豆制品、米粉和湿面整治、小餐饮整治、休闲食品整治、乳制品整治等利剑整治行动,共立案查处食品(农产品)安全违法案件95起,食品安全刑事犯罪案件5起,取缔小作坊53户,查扣不合格食品5000余公斤,开展监督抽检820批次,合格767批次,合格率92.92%,开展快速检测6600批次,合格率100%。同时,坚持发布餐饮红黑榜,推进餐饮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先后在星沙时报分两批发布了30家餐饮红榜单位和80家餐饮黑榜单位。

注重宣传引导促共治

实现“看客心态”向“主动参与”转变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长沙县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注重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汇集方方面面的资源,群策群力,群防群控,变被动为主动,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一是突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食安意识。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村社、进工地”等宣传活动,利用“3·15”、“3·31”和食品安全宣传周等组织开展了大型的宣传活动,通过“市场监管”微信公众、12315短信平台、乡村广播,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在全县所有中小学开设食品安全知识课程,编印《青少年食品安全知识科普读本》。县直相关部门、各镇街、村社区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办宣传栏和宣传橱窗、印发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等手段,积极宣传创建工作。近年来,全县累计编写印发食品安全宣传资料10万余份,编发食安短信8.3万人次,在重要路段悬挂横幅共2000余条,制作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示牌12500余块。切实加强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定期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从我做起”诚信宣誓,定期免费为食品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截止目前,全县已先后举办食品安全知识培训31期,培训人员5426人,考试合格发证5273人,从业人员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坚持定期举办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班、公务员食安特色培训班、食品安全抽检专题培训等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业务知识教育培训工作。

二是开展文化活动,增强全民公德意识。坚持把食品安全文化融入到食安监管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全民食品安全公共道德意识。积极营造立体文化氛围,在黄花机场进出口、城区电子显示屏、公交车线路、磁悬铁路密集推出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公益广告,县级媒体《星沙时报》开辟了“守望食品安全”、“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我们在行动”专栏,县级媒体《星沙时报》每天刊登创建食品安全工作报道,县电视台每天定时播放创建食品安全宣传片。采取建设食品文化走廊、举办食安文化晚会等鲜活形式,组织县、镇(街道)、村(社区)等各级社会文化团体,将食品安全生产和食品公共安全知识制作成快板、三句半、小品等文化作品,在全县进行巡演,让群众经常感受到食安文化的浓厚氛围。近年来,先后组织举办了春华之夜、安沙之夜、福临之夜等多场次食安文化晚会。

三是建立奖励机制,增强全民参与意识。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建立信用征集、评价、披露和奖惩制度,使信用记录成为食品行业的“市场身份证”,实行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与食品安全挂钩,通过优胜劣汰打造让消费者放心的诚信产业。县政府制定出台了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先进单位评选的办法,由县财政建立专项引导资金,大力实施食品安全示范村、示范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示范街、食品安全示范门店。对通过评选并公示无异议的单位,颁发“长沙县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先进单位”牌匾,并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县财政还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经费,重奖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人员。截至目前,全县已发放食安奖励资金80多万元,其中单个奖励最高额达5万元。通过多种形式的奖励机制,在全县基本形成了携手共治共享食品安全的社会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