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兴邦中国梦·品牌农业中国行”走进重庆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邓俐 陈雨 发布时间:2016/6/15
   

  互联网+时代,品牌塑造如何影响农业?怎样构筑信任、推进品牌建设? 6月13日,“强农兴邦中国梦·品牌农业中国行”走进重庆,近200位来自农业部、重庆各区县涉农部门官员、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常态下农业品牌发展战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指出:“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又是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实施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培育塑造和营销推介,推动实现优质优价,尤为重要。”

  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司长唐珂认为,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农业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标志。“信息化时代,要做好农业,企业就必须懂营销,注重品牌包装。同时,政府要树立品牌战略,落实品牌目录制,培养国家品牌。”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执行副会长黄竞仪介绍,“强农兴邦中国梦·品牌农业中国行”系列活动致力于改变中国品牌农业在国际上弱势的现状,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国际品牌影响、精准品牌战略定位、完备品牌运营陪衬系统的中国品牌。从2Ol3年开始,活动已陆续举办12场、走进12个地区,成为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有力抓手、挖掘和弘扬中华农耕文化和品牌宣传的交流平台、农业领域弘扬和践行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此次“强农兴邦中国梦·品牌农业中国行——走进重庆” 将以构筑信任、提升品牌价值为切入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全力推进重庆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

  重庆市95%的幅员面积是农村,60%的户籍人口是农民,现有承包耕地3506万亩,7.4%的地区生产总值来自农业。“十二五”时期,重庆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年均增长4.6%,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8%,农民收入接近翻番、突破了万元大关。

  “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根本靠质量、靠品牌。”重庆市农委主任路伟说:“今年,重庆将全面推进农业品牌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复兴传统老字号品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认证‘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给予直接补助,支持新型主体开展品牌宣传推介,做大做强农业品牌,加快推动特色效益农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黄昀介绍,为做大做强“三品一标”和农产品公共品牌,重庆市在2011年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要精心培育安全农产品品牌,实施以保障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农业品牌化战略。同时,市政府还通过建立实施企业年检、基地巡查、产品抽检、市场督查、区县交叉综合检查、产地合格证明、不合格产品退出机制等监督制度和机制,加强对重庆市获证“三品一标”的监管。

  截止2015年12月,重庆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2660个,生产企业1485家,总规模为51.74万公顷,总产量为744.07万吨,占全市农产品产量3820.69万吨的20.6%,总产值为333.55亿元。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柳松教授就如何实现农业品牌化提出了建议。企业要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纵横化,充分发挥地区特色优势,形成产业集群。同时,企业应引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化运营模式,导入精确的企业品牌定位及品牌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政企核心管理团队的经营管理能力。

  在国家外专局专家、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邓中恒看来,要培育农产品品牌重点是建立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目前农产品正面临消费者信任危机,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品牌推广提升,建立基于数据的消费者信任,以‘信任’为要求倒逼企业,从而保证农产品的高品质。”

  同时,农产品品牌塑造的过程中,企业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经营模式的转变。单仁集团副总裁陈飞说:“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对于消费者和采购商而言,互联网增加了采购的便利性,降低了客户的购买成本。对于生产商和卖家而言,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减少了贸易中间环节。”因此,移动时代,企业要发展就应当做好互联网转型,规划好转型战略,按照战略组建团队和搭建全网转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