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示范推广滴灌施肥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李纯 发布时间:2015/6/25 点击量:

     6月23日,记者来到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青云龙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棚里黄瓜藤蔓依然满目翠绿,员工赵贵荣说:“这棚黄瓜是1月中旬定植的,都长半年了,落的秧有6米,现在每天还能摘一百三四公斤黄瓜。”

“一般的大棚黄瓜四月份就该下架拉秧了,我们园区的大棚黄瓜到6月底还在结果,采摘期至少延长了2个月。这要得益于市土肥站在我们这里推行的设施蔬菜生产示范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施用有机肥、水肥一体化和土壤障碍改良修复。”该园区负责人高春燕说。

北京市土肥站站长赵永志说:“测土配方施肥防止盲目施肥、施用有机肥培肥地力,这是基础性的技术。但设施蔬菜生长快、产量高始终离不了化肥。要想真正实现设施蔬菜的化肥减量,水肥一体化是关键的技术。”

记者蹲下身去查看铺设在黄瓜根部附近的黑色滴灌管,每隔25厘米有一个小孔。小孔里面有一个垫片延缓了肥液的流速,让肥液一点一滴地流出来,就像在给黄瓜“输液”一样。用手一摸,土质疏松,只有黄瓜根部的土壤略微潮湿。

“蔬菜根系比较浅,一般在20厘米左右,肥液滴到根部表层的土壤就能保证吸收。就以黄瓜为例,相比于传统的大水漫灌,滴灌节水可达2/3以上;一亩地每次追肥只需5公斤的水溶肥,而冲施化肥就需要25公斤斤,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节肥的效果太明显了。大棚土壤不板结了,棚内湿度降低了,病虫害也少多了。传统的施肥模式,长4个月的黄瓜,叶子只有一个拳头那么大。而现在长了半年的黄瓜,叶片有两个巴掌那么大,光合作用强,产量自然就高。”高春燕说。

这个大棚里所用的水肥一体化设备比较简单,由普通的压力罐、水肥罐以及相配套的滴灌软管组成。这一套设备成本在2000多元就行,用三四年没问题,菜农完全可以负担得起。休棚整地时把滴灌软管卷起来就行,很方便。而且还省工省时,现在该园区一个员工可以同时对3个棚进行水肥管理,而以前一个棚就需要要2个人。

尽管该技术有着简便廉价的优点,但在大面积推广中还存在着障碍。“现在,一家一户的菜农用的灌溉水压力不稳,遇到灌溉高峰时水压低无法带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无用武之地。水溶肥是一个相对新型的肥料,市场不大,价格较高,一般菜农还不太能接受。”赵永志说,“这两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在村里加装变频设备就可以保证水压的稳定;虽然水溶肥单价高,但用量少,总算账要比传统施肥减少投入,性价比高,通过宣传,菜农是能够接受的。”

北京市土肥站针对设施蔬菜种植中存在的土传病害、连作障碍问题提出了土壤障碍改良修复技术。在每年七八份的休棚时种植玉米,等玉米长到50厘米左右,将玉米翻耕地里并添加适量石灰氮(CaCN2、CaO),然后灌上水并铺上塑料薄膜,利用夏季高温对土壤进行杀虫消毒,腐熟的玉米秸秆也增加的土壤的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