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看得见”的安全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郭少雅 发布时间:2015/3/31

    当手机终端被4G网络所覆盖,当信息以越来越低的成本和越来越快的速度出现在我们面前,随时随地的“看得见”成了每一个现代人所具备的“特异功能”。从“田间到餐桌”的环环链条中,信息技术赋予消费者和监管者们“看得见”的能力,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将“舌尖安全”“晒”在阳光下。

    全程“看得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正在倒逼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在上海杨斌蔬菜合作社的微信平台上,一项项电子田间档案跃然在手机屏幕上。看似几个简单的数据,记录着农产品所经历的播种、施肥、收获等各个环节。统一供种、统一农资、统一的田间管理方式,让农产品这种最不稳定的产品具有了相对稳定的品质,也使得监管部门对农产品的安全监管,有了切实可靠的抓手。

    种了几十年地的“老把式”们可能不习惯每打一遍药,都需要在电子档案上记录一笔的新种田方式。可是,正是这种日益规范的“循规蹈矩”,让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在面对大市场时,有了整齐划一的“规定动作”,科学种植,合理用药在一次次的记录和被溯源中成为可能。

    出自海南的一车豇豆被发现农残超标,便会引起整个海南岛豇豆的滞销。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往往会演变为“事件”。究其原因,生产缺乏规范,责任主体不明,使得本来可能只是1%的质量安全问题,演变成“100%”的消费者恐慌。

    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把农产品品质拿到阳光下来晒一晒。当1%的不安全被暴露在阳光下,99%的安全也将给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更多的信任和理解。不良生产将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优质农产品也将在市场上得到优质优价的承认,这一切都源于信息技术让生产中的安全“可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