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30

    编者按:“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用“两大问题”来定性它——食品安全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过去的一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一年,也是“舌尖安全”的守护者们倾力维护,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一年。在农业部的例行监测中,2015年全国蔬菜、畜禽和水产品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1%、99.4%和95.5%,好成绩来之不易。“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期待,未来的食品安全战略,将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

    关键词:质量安全县

    创建10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

    根据全国治理“餐桌污染”现场会精神,印发了创建活动方案和考核办法,认定了103个质量安全县和4个质量安全市创建试点单位,出台了管理办法,强化对质量安全县的监督管理。举办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培训班,加强了对创建县市农业部门的指导培训。与食药总局联合召开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现场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协调农业部财务司在部门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创建工作,为创建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舆情

    专家答疑,权威媒体发声

    妥善处置北京草莓检出乙草胺和青岛消费者食用西瓜中毒等事件,第一时间调度、指导地方农业部门妥善应对。组织专家密集发声消除公众疑虑,争取宣传部门理解支持,开展客观报道。加强后续宣传重塑公众消费信心。农业部监管局编发《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快报》230期,编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周网络舆情》49期,及时掌握舆情动向。组织专家组撰写科普文章,在权威中央媒体上发表,及时解疑释惑,正面引导舆论。

    关键词:检验检测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纳入《职业分类大典》

    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全年监测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152个大中城市,监测94种指标,抽检样品约4.1万个。作为例行监测补充,组织开展专项监测工作。监测范围基本上涵盖了主要城市、产区和品种、参数,重点排查共性问题和可能存在的行业“潜规则”,严密防范系统性风险。监测结果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和地方农业部门,发挥了监测预警提示作用。积极协调落实2015年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中央投资8亿元,落实建设项目264个,其中续建项目101个,新建项目163个。组织开展农产品质检体系二期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对252家部级质检机构及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开展能力验证,完成108家部级质检机构考核评审,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共举办7期质检项目和检测机构负责人、质检机构考核评审员、检测技术骨干等培训班,培训1434人。积极争取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纳入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资打假

    全年向社会公布13起农资打假典型案例

    农业部协调8个部门召开了2015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组织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围绕春耕、三夏、秋冬种等重点农时集中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春季行动、夏季百日行动和秋冬季百日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全年全国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43.6万人次,检查生产企业256.5万家次,查出问题4.9万起,挽回经济损失3.4亿万元。向社会公布了13起案值和社会影响较大的农资打假典型案例,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关键词: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为主题,围绕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组织开展了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生猪屠宰、水产品禁用药物、农资打假等7个专项治理行动。组织6个督查组对部分省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涉嫌生产经营假劣农药的企业进行重点抽查,近5年吊销农药登记证24个。组织开展“瘦肉精”拉网监测,加强奶站和运输车监管,落实“确保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安全六项措施”。针对兽用抗菌药滥用问题,印发了《全国兽药(抗菌药)综合治理五年行动方案(2015-2019年)》,开展全面系统的综合治理。全年吊销了7家企业《兽药生产许可证》,撤销1家企业16个产品批准文号,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终身不得从事兽药生产经营活动的处罚。积极推进兽药电子追溯码制度,对兽药产品实施追溯管理。印发《2015年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查处屠宰违法案件5759个,罚款1765万元。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发文,进一步细化畜禽屠宰检验检疫和畜禽产品进入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后的监管措施,有效衔接屠宰准出与畜禽产品生产经营准入管理,形成部门监管合力。针对“三鱼两药”问题,加大对“三鱼两药”的监督抽查力度,重点打击养殖及育苗过程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氯霉素等禁用药物以及原料药和不执行休药期等违法行为。

    关键词:标准化

    农残限量标准达到4140项

    组织编制《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工作方案(2015-2020年)》上报国务院。完成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清理,系统清理了413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新制定46种农药490项残留限量,农残限量标准达到4140项。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531个,绿色食品7168个,有机食品3699个,地标农产品204个,“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0.7万个。在标准国际化上,组织召开了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第47届会议,审议了食品和饲料中500余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际标准等事项,国际标准话语权显著提升。对WTO成员国通报的532项涉农技术性贸易措施中的299项进行了重点评议,提出官方评议意见,向WTO通报了56种农药108项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关键词:监管能力

    加快追溯平台建设步伐

    一是加快追溯平台建设步伐,完成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推动建立追溯配套制度,积极为国家平台运行创造良好环境。二是推动质检体系建设。积极协调落实投资10.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8亿元),加快建设进度,加强质检体系建设项目督导检查,规范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体系。组织开展二期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总结规划实施经验教训。三是加强人员培训。组织开展了7期基层农业执法监管培训班,就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基层监管、质量安全县创建进行了重点培训,培训人数1000余人。积极配合人事劳动司,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题列入188期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内容,组织部省两级有关专家现场授课。

    关键词:信用

    失信企业协同监管

    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体系建设工作分工方案》,明确部内各相关司局和事业单位信用体系建设任务。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增设“农安信用”频道,集中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等方面的信用信息。制定了《农安信用信息公开及归集管理的意见》,统一信用信息公开格式,建立信用信息的归集、管理和运用机制。配合发改委、工商总局出台了《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中国种子协会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开展工业信用评价。